為振興造船業(yè),美國決定對中國船舶征收費用

Published On: 21 4 月, 2025Categories: 行業(yè)新聞

導讀:當?shù)貢r間4月17日,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(USTR)正式公布對華海事、物流與造船領域的“301調查”聽證結果,宣布將對中國籍船舶實施階段性收費政策。該舉措被視為特朗普時期“301關稅”政策的延續(xù),旨在通過經濟手段保護美國造船業(yè),同時遏制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的擴張勢頭。

據悉,此次調查歷時18個月,期間收集超過200份行業(yè)證言,重點聚焦于中國船舶補貼政策、產能過剩及低價競爭問題。美國海事聯(lián)盟(US Maritime Alliance)數(shù)據顯示,過去十年中國船企承接全球新造船訂單占比從23%躍升至47%,而同期美國造船業(yè)產能利用率不足65%,政策出臺的直接動因在于中美航運競爭力此消彼長的現(xiàn)實壓力。

新政策采用分階段收費機制:第一階段180天內,適用費用為0美元;180天后,中國船東和運營商掛靠美國港口按50美元/凈噸收費,3年內逐步增加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針對中國建造的船舶,政策采用“雙軌計費”模式——即按船舶凈噸位與集裝箱容量中的較高值收取費用,且3年內逐步增加,這將導致集裝箱船的運營成本出現(xiàn)明顯攀升。不過政策也預留了豁免通道——部分船舶豁免收費,包括參加美國海事安全計劃和油輪安全計劃的船舶,以及空載到港準備出口美國貨物的干散貨船。

該政策引發(fā)的連鎖效應正在顯現(xiàn)。中國船企手持訂單中,涉及美國航線的占比超過四成,新政策將直接影響這些項目的經濟可行性評估。航運企業(yè)同樣面臨成本重構壓力,有數(shù)據顯示單次掛靠美國主要港口的成本增幅可能達到8%-12%。貨主端亦無法置身事外,消費電子、機械設備等行業(yè)的進口大戶已開始與供應鏈合作伙伴協(xié)商費用分擔機制。

面對新政壓力,企業(yè)需制定多維應對策略。短期應抓住180天窗口期,加速貨物發(fā)運節(jié)奏;中期可考慮通過船舶國籍變更、多式聯(lián)運組合等方案優(yōu)化成本結構;長期則需關注政策動態(tài),適時調整全球物流網絡布局。

據悉,中國商務部已啟動相關評估程序,業(yè)界普遍預期將采取對等反制措施,具體形式可能涉及對美國船舶實施對等收費或其他貿易補償機制。

結語:這場橫跨太平洋的航運規(guī)則博弈,實質上是全球供應鏈主導權之爭的局部戰(zhàn)役。其最終走向,不僅關乎中美航運業(yè)的競爭態(tài)勢,更可能影響未來十年全球貿易版圖的戰(zhàn)略重構。

熱點文章

  • 2025-05-08
  • 2025-05-07
  • 2025-05-04
  • 2025-05-02
  • 2025-04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