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只被扣、費用暴增!美國港口費新規(guī)預計10月14日落地

Published On: 8 8 月, 2025Categories: 行業(yè)新聞

導讀:此前,美國貿(mào)易代表辦公室(USTR: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)發(fā)布了一項擬對中國船舶征收港口費用的提案。近日,該事件又有了新進展。據(jù)悉,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被指定為執(zhí)行和征收新港口費的代理機構,預計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只加征港口費。

據(jù)航運業(yè)消息人士透露,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被指定為執(zhí)行和征收新港口費的代理機構,若船只未能按時繳費,將面臨禁止貨物作業(yè)或扣留的處罰。

這一舉措是美國貿(mào)易代表辦公室(USTR)針對中國建造或擁有的船只提出的擬議措施的一部分,預計于10月14日實施,但細則仍可能隨中美貿(mào)易談判進展而調(diào)整。

以下從收費機制、差異化標準及支付方式三方面梳理關鍵內(nèi)容。

一、港口費征收細則

核心邏輯:美國通過差異化收費與強制執(zhí)行機制,精準打擊中國航運業(yè),同時試圖降低對非中國主體的連帶影響。

1. 收費機制與支付平臺

CBP財務辦公室正與美國財政部合作,在Pay.gov(美國政府官方支付網(wǎng)站)設立獨立支付表單。該費用獨立于標準CBP用戶費和噸稅,以應對可能的高額繳費金額。

2. 差異化收費標準

  • 中國公司所有或運營的船只:每凈噸每航次征收50美元,至2028年逐步升至140美元。以一艘10,000標箱集裝箱船(凈噸位約70,000噸)為例,三年費用將從350萬美元增至980萬美元。
  • 僅在中國建造的船只:費用顯著低于中國公司運營船只,以減少對非中國船東的沖擊。
  • 油輪和干散貨船:大部分豁免此費用,降低對大宗商品運輸?shù)挠绊憽?/span>

3. 支付方式與強制措施

新支付表單支持通過銀行賬戶的自動清算所(ACH)直接扣款,避免現(xiàn)金或實物支付。表單需填寫船只識別信息、抵達港口、預計到達日期、付款人信息及費用類型。未繳費船只將被禁止裝卸貨物或扣留,直至支付確認。

二、政策背景與爭議

雖然相關計劃的實施細則正逐步清晰,但華盛頓方面仍在加快推進港口稅計劃(即針對停靠美國港口的船舶(尤其是中國籍船舶)加征額外費用的政策)。不過,這一計劃面臨著中美貿(mào)易協(xié)議談判潛在變數(shù)的影響,有可能會被延遲實施,甚至擱置。目前,美國貿(mào)易代表辦公室(USTR)和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(CBP)都未就此事發(fā)表評論。

行業(yè)觀察人士發(fā)出警告,新出臺的港口稅規(guī)定,不僅會大幅增加中國船只在美運營的成本,還會推高美國國內(nèi)的物流費用,進而抑制中美之間的貿(mào)易活動。而且,航運公司由于深度涉足美國市場,在合同方面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。

三、對中國跨境賣家的影響

政策將通過物流成本攀升、航線選擇受限及資金鏈壓力增大,壓縮賣家利潤空間并削弱運營穩(wěn)定性。

1. 直接成本轉嫁

港口費增加將推高中國船只的運營成本,船東為維持利潤,極有可能通過提高運費或附加費的形式將成本轉嫁給賣家,導致賣家物流支出顯著上升。

2. 航線選擇受限

為規(guī)避高額費用,部分中國船只可能減少美國航線服務或調(diào)整航線,賣家可選擇的運輸方案減少,議價能力被削弱,進一步推高運輸成本。

3. 資金鏈壓力增大

成本上升可能壓縮賣家利潤空間,尤其對低毛利商品賣家而言,資金周轉壓力加劇,甚至影響正常運營。

在新規(guī)成本壓力下,建議賣家采取“成本優(yōu)化+風險分散”策略:一方面,與物流商緊密溝通,爭取長期合作折扣或階梯定價,降低單位物流成本;同時,優(yōu)化產(chǎn)品包裝、減少空運等高成本運輸方式的使用,從內(nèi)部挖掘降本空間。另一方面,拓展多元化物流渠道,如與韓國、新加坡等非中國船只建立合作,分散對單一船只或航線的依賴。

結語:美國港口費新規(guī)若落地,將對中國跨境電商賣家構成顯著成本壓力與運營挑戰(zhàn)。通過主動降本與風險分散,賣家可在復雜貿(mào)易環(huán)境中提升抗風險能力。

熱點文章

  • 2025-08-19
  • 2025-08-15
  • 2025-08-14
  • 2025-08-12
  • 2025-08-11